1977年,20岁出头的陈建国高中毕业,进入了厦门齿轮厂(厦工股份(600815,股吧)桥箱事业部),从此开启了与齿轮结缘一世的生涯。
在车间里,他是能制齿轮、能修机器、通晓每一道工艺的“多能工”。他告诉记者,以前还在厦门齿轮厂的时候,经常承接一些“外面”的订单,需要到上海、重庆等地考察学习,每到一地回来,他简单的行李中装的几乎都是齿轮制造资料。上世纪90年代,厦门不是重工城市,也不像现在这般资讯发达,能够供学习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很少,需要到外面的世界寻求技术。
齿轮厂把对外接的订单叫做“外协件”。作为制齿师,难度最大的就是重造客户拿来的齿有缺失或已经磨损不全的齿轮。因为一个零部件的损坏,将整台机器换掉的成本太高。早期的机械对于齿轮大都没有完整的尺寸图备案。对很多工厂来说,重制这样的齿轮零件就成为难题。
陈建国曾经主持“二手制齿设备的调整”项目。2000年初,车间陆续买进30余台二手制齿设备,这些设备虽然便宜,但存在不明故障,配件和资料不全,机床精度严重缺失……他对设备逐一检查,没资料,就凭经验摸索;没配件,就自己测绘、制造。经过不懈努力,最终将30余台设备投入正常使用,为企业节省近100万元。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百万元,价值不可小觑!
这样一位不善言辞的厦工老员工,就是潜心钻研、将制齿技术玩到登峰造极,以高中学历带出数十位高徒的“制齿”大师,他主动让贤鼓励新人 对徒弟从不“藏私”,十几道工序样样精通 带出一大批“多能工”,能将残损的齿轮复原节省近百万生产成本。